文章来源:李德源 发布日期: 2015/6/30 0:00:00 浏览次数: 552
2014年3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,谈到推进作风建设时提出,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,严以修身、严以用权、严以律己,谋事要实、创业要实、做人要实”。今年4月21日,党中央召开了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,对专题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。5月19日,学校召开了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动员会,全面部署了专题教育工作。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讲专题党课,6月中旬以前,学校党委常委分别给所分管部门和所联系的二级学院处、科级干部上党课。6月底前,各党总支书记结合总支工作实际,给全体党员、干部上党课。以后要有不少于6天的讨论会。11月、12月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。
一、为什么要开展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活动
“三严三实”从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、谋事理念、工作方法等作了系统精辟的概括,既提振了攻坚克难的精气神,又指明了干事创业的方法论,为我们抢抓机遇、破解难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。践行“三严三实”,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确立高标竿、锤炼好作风、展现新作为,认清形势和发展任务,勇于直面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,切实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。
(一)是 坚持从严治党,主动应对“四个考验”( 执政考验、改革开放考验、市场经济考验、外部环境考验),全力抵制“四个危险”( 精神懈怠危险、能力不足危险、脱离群众危险、消极腐败危险。)的需要。中国共产党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,不严不实,难以治党,难以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党性修养,坚定理想信念,提升道德境界,一切工作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,从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,从维护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,才能创造性地落实好党的各项路线、方针、政策。
(二)是弘扬优良传统、巩固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。党内历次整风教育运动回顾
三湾改编(1927年):党支部建在连上
古田会议(1929年):党指挥枪
延安整风(1941年):党的高度团结统一
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(2013年):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,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,促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
(三)是提升执政能力、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的必然要求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依法治国、全面从严治党。
当今中国,正在进行“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”,正在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定性阶段,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,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,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。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,应对风险挑战、完成执政使命,尤其需要党员干部保持奋发有为、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。
二、践行“三严三实”
(一)严以修身锤炼品行
严以修身,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,坚定理想信念,提升道德境界,追求高尚情操,自觉远离低级趣味,自觉抵制歪风邪气。“三严三实”中,“严以修身”居首位。古人讲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修身也是排在第一位。这充分说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在人生价值取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。严以修身是做到“三严三实”的根本,如何“严以修身”?
首先要修党性。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,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,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,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,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,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,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
其次要修道德。“德”乃为人之本。无论身处何地、位居何职,一名干部首先是一个公民,作为公民应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,奉行基本的道德理念,守住起码的道德底线,这是为人最基本的要求,也是个人发展的起点。古人有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“做官先做人”的经典论述,党员干部只有注重自身道德修养,才能全面发展。领导干部出问题,很多不是出在工作能力上、政治原则上,而是出在道德品行上。所以,党员领导干部要做遵守道德的模范,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,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带头恪守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,在弘扬社会正气上作表率。
第三要修品行。修品行,主要的是培养健康情趣。“生活情趣非小事”,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重要体现,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,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。培养好的生活情趣,一是要有好的个人爱好。习总书记在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时,接受媒体专访,谈到自己的业余爱好,他个人爱好阅读、看电影、旅游、散步以及体育运动。二是要有好的生活圈子。不要同情趣低俗的人混在一起,做到近君子、远小人,保证工作圈、生活圈、交往圈干干净净。三是要有好的生活方式。要把握好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“总开关”,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(二)用权不能任性
严以用权,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,按规则、按制度行使权力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,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、不以权谋私。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,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:
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。权力观就是对权力的看法和观点。权力是公器,只能公用不能私用,比如公车不能私用。首先,要知道权力是谁给的。“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?是人民给的。”这是毛泽东同志讲过的一句名言,也是每名领导干部必须懂得的基本常识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真正懂得和接受了这个道理?有人认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上级给的,还有的人认为是自己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,这些认识还是封建残留思想和“官本位”思想。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,每一位掌权者必须时刻牢记在心。其次,要明白权应该为谁用。习总书记指出: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要为人民用好权。”领导干部要树立“领导就是服务,权力就是工具,公仆就是奉献”的观念,切实把权力用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上,用在为群众谋福祉上。
二要把权力当作责任。权力意味着责任。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。基于苏联解体的反思,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说:“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。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, 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,那么一切也就完了。”权力是一把双刃剑,你把它当责任,就会感到压力和负担,这种压力和负担会让你如履薄冰、时刻警惕,最终反而稳如泰山;如果你把它当乐趣,那它就是内含剧毒的甜汤,在你得意忘形之时,滑向深渊、走向毁灭。例子不甚枚举,这就是权力的辩证法,古往今来,多少人、多少事,让我们感叹、警醒,给我们以启示。因此,党员干部必须把权力与责任统一起来,在其位、谋其政、负其责。
三要依法依规用权。严以用权,最主要的是行使权力符合法律、符合规则。“法无授权不可为”,任何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。一定要强化“依法用权、规范用权”意识,主动把权力置于“阳光”下,切实做到按制度、按程序、按规矩用权办事。“大道至简,有权不可任性”,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一句话。在座的各位党员、干部,一定要做到规范用权,始终心存敬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切实防止“任性”用权。
四要自觉接受监督。监督是防止擅权、“任性”的“防火墙”和“安全阀”。事实证明,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。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,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。有力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。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主动接受监督,自觉养成在众目睽睽的监督下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习惯。
(三)律己才能干净
对于领导干部而言,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,更是为政之基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严以律己,就是要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,慎独慎微、勤于自省,遵守党纪国法,做到为政清廉。严以律己,主要是廉洁自律。领导干部能否常怀律己之心,是其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在保障。
首先,要严守法纪界限。对于领导干部来讲,国家法律、党的纪律、政治规矩,都是严守法纪的主要内容。领导干部严以律己,最起码的要求,是要知法守法、遵规守纪。王岐山同志经常讲,“党纪严于国法”。党纪国法强调的是“哪些能做、哪些不能做”,政治规矩讲究的是“哪些事该这样做、哪些事该那样做”。不管是党纪国法也好、政治规矩也好,都是大家必须严格遵守、认真执行的,决不能搞变通、搞越位,要把它当作带电的高压线,心存侥幸、有意触碰,就会触电。党员领导干部要敬畏党纪国法,做遵纪守法之人,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严守政治规矩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、行动自觉。
其次,要严守欲望防线。人不可能没有欲望,否则就没有前进的动力,但是欲望是有防线的,要修剪、要克制何。对党员干部来讲,现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很多,如果控制不住欲望,那就很危险。有些干部被“糖衣炮弹”击倒,不是因为诱惑太大,而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,是“自己扳倒了自己”。作为领导干部,一定要牢记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的诫言,千万不要让非分之想战胜理智,自己跳进欲望的火坑。要防微杜渐,及时纠正一些小毛病、小错误、小问题,从小事做起、从点滴做起,防患于未然。要学会知足。要淡泊名利,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,在行动上恪守一份理智,不为名所困,不为利所惑,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。
第三,要严守人情底线。人人都有亲朋好友,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人情关系是对领导干部一个很现实的考验。要把握好交友的底线和原则,远离那些别有用心的人。社会上一些人热衷于接近他们认为有用的干部,不是看中干部本人,而是看重干部手中的权力。作为领导干部,交朋友要有所鉴别和戒备,净化自己的社交圈、生活圈、朋友圈,不能什么人都交。要管好身边人,自己带头从严要求,切实做到自己清、家人清、亲属清、身边清,这是事业之幸,也是家庭之福。
总之,严以律己,核心要解决讲规矩 守纪律问题。纪律规矩对干部既是约束也是保护,走向违法犯罪的往往都是在纪律上撕开了口子,得一时一事之欢娱自 在,往往会酿成终身遗恨、家庭悲剧。让我们一起把政治纪律严明起来; 把组织纪律严明起来; 把财经纪律严明起来;把工作纪律严明起来; 把法治规矩严明起来。
(四)谋事实事求是
谋事是做事的开始,成事的前提。谋事要实,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,使思路、点子、政策、方案符合实际情况、符合客观规律、符合科学精神。
一要有“实心”。谋事要实,心实为首。实不实,不仅是个工作作风问题,也是精神状态、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问题。做表面文章,好大喜功,病根就在于心不实。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,以“师生、员工满意”为标准,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、为民造福上。
二要摸“实情”。“涉浅水者见鱼虾,入深水者见蛟龙。”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,往往决定谋事的质量和水平。既要及时学习上级方针政策,准确把握政策导向、改革方向,主动对接,吃透上情;也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,了解师生意愿,熟悉部门情况,摸准下情;还要把上级精神和本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,因地制宜,创新改革,走出一条切合后勤实际的发展路子。
三要出“实招”。只有把师生之所需、师生之所想、师生之所困作为谋事之基,从师生员工最希望做的事做起,从师生最不满意的事改起,既谋惠民生、解民困的好事,也谋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实事,干工作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。
(五)创业务实重干
党员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、尽其责,就要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,凭实绩赢得群众公认。
一要狠抓落实。习总书记讲,抓落实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,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。抓落实是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,也是我们干部执行力具体表现。要牢记责任使命,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工作状态,把心思放到干事创业上,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,努力创造工作实绩。要带头作好表率,对工作亲力亲为、身先士卒、推动工作重心下移,一级做给一级看,一级带着一级干,促进工作落到实处。踏石留印,抓铁有痕,成功往往蕴藏在坚持不懈、紧抓不放的努力中,在工作实践中,有些工作看似落实了,实则落而不实,必须坚持反复抓,把目标任务细化岗位、量化到个人,做到人人有其责、个个尽其责,确保工作取得实效。
二要敢于担当。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。党员干部敢于担当,就是要对上对下负责。对应该完成的任务,顶着压力也要干,对应该负的责任,迎着风险也要上。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、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、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。一个干部的担当,最重要的是敢于承担难事、棘手的事、得罪人的事,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。
三要多办实事。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,一串口号不如一件实事。多办实事,既要办那些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,又要办那些与群众工作、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,要办那些群众最关心而又最难办的事。
(六)做人忠厚老实
做人要实,就是做人要厚道、实在。要把做老实人、说老实话、办老实事作为一种社会责任、一种人格操守、一种行为习惯,体现在工作生活中,体现在一言一行中。
一要忠诚可靠。古人云:“天下至德,莫大乎忠。”作为党员干部,首先要对党、对组织、对人民忠诚老实。要坚定理想信念,站稳政治立场,一心一意跟党走,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,切实做到“四个服从”。要对组织忠心耿耿、毫无保留,对同志以诚相待、肝胆相照,做到问心无愧,对得起党性,对得起良心。
二要诚实守信。诚实是立身、立言、立行的基础,是铸就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重要基石。领导干部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,树立良好形象,决不仅仅靠权力,更主要的靠其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。要始终坚持把诚实守信作为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,说真话、实话,不说假话、空话,不说一套做一套,真正做到表里如一、言行一致、知行统一,以诚信赢得威信。
三要胸怀坦荡。要始终保持阳光心态,光明磊落,有容人容事的气度、从善如流的雅量,虚怀若谷,与人为善。要识大体、顾大局,不搞“小山头”、“小圈子”、“小团体”。要坚持公正公道,看待事情、处理问题都要出以公心、主持公道,尤其在原则与感情发生冲突时,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、摒弃私情。要坚持正气正派,做老实人而不要当“老好人”,对一些错误言行和歪风邪气,该抓的决不手软,该管的决不回避,敢讲真话,敢揭真相,始终保持浩然正气。
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后的一点体会和感受,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。
同志们:在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,要着力解决“不严不实”的突出问题;现正处于期末,后勤工作较忙,事情多,希望大家要切实做到专题教育与后勤日常工作两手抓、两促进,将“三严三实”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扎扎实实把专题教育组织好、开展好,从严打造一支对党忠诚、个人干净、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,为推动我校后勤服务保障事业科学发展、全面建设与四川理工大学相匹
配的后勤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。
李德源
2015年6月30日
【编辑:gly】